“明招暗定是手段,公权私用是本质。透视各种‘萝卜坑’,是让公开招标变成走过场,是给权力寻租披上遮羞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节后第一天,四川省纪委监委就公开曝光5起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典型案例。从通报内容看,5起典型案例相关违纪违法行为涉及招投标各个环节:利用职权泄露招标文件信息、违规指定招标代理机构、“量身定制”招标条件、在工程款拨付方面提供帮助、监管“放水”甚至甘愿“下水”。如此种种,让本应是公平公正的竞争手段,变成了走过场的敛财之举,可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已”。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手中有权就有钱。”
在通报的5起典型案例中,涉案主人公无一不是岗位上的一把手、二把手,具有拍板定论的权力,但他们利用自身职位之便,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表面上各种程序照走不误,私下里瞒天过海、另搞一套,而那些标的项目或许早就内定了。昕扬建筑劳务注意到,他们公开收受的“感谢费”(编者注:这里包括了其他财物所折合成的人民币)最高达3400余万元,最少的也有80万。
这5起典型案例,既有个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如凉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副局长冉洪全通过透露未公开项目招标信息,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400余万元。
也有窝案串案,如米易县委原副书记祁登武,伙同时任攀枝花市西区西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南海,时任西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在招投标、工程款拨付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3人受贿共计700余万元。
此外,通报还显示,万源市三任发展和改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江海平、唐军、阮文斌,均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中收受贿赂。
工程建设招投标——腐败高发区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投标圈的水太深,尤其是工程领域!
昕扬建筑劳务在梳理此前各地通报的案件时发现,近年来查处的不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均涉及工程建设招投标。
9月6日,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通报第五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严重失信行为名单,涉及湖南天鹰建设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204名个人。通报指出,上述涉及的企业、个人为谋取自身利益,在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行贿、串通投标,或是既串通投标又行贿。
8月29日,哈尔滨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姜国文受贿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姜国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他被查实敛财超过1.039亿余元,而受贿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工程项目。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案件执行和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者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财物。
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城投公司原副总经理林某某被“双开”。经查明,林某某作为公司招标负责人和项目评委,通过向招标公司打招呼、给特定投标人评高分、泄露招标项目相关资料及评委信息等方式,为商人老板彭某某提供帮助并收受其给予的“好处费”60万元。
今年4月,中纪委一篇《别让“萝卜坑”坑了自己》更是直接剑指“定制式”招标。文中提到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徐坚,就是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故意设置明显的限制性条件,让“独家”满足该条件的朋友顺利中标,而他也跟着大收其利。
中纪委表示:“透视各种‘萝卜坑’,明招暗定是手段,公权私用是本质。而所谓的‘萝卜坑’现象,就是让公开招标、招聘变成走过场,是给权力寻租披上遮羞布。”
灯下黑 (图源网络,侵权删)
莫让“公开的秘密”成为行业之殇
在建筑行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围标串标”现象,就好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公职人员违规干预、插手招投标,包括本人参与工程、向中标单位购买工程标的、以参股的形式入股中标项目;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帮助其亲属、朋友承接工程项目;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等等。
除此之外,所谓“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的低价中标引发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两年也是层出不穷。例如,9月5日,重庆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施工二标段招标金额18亿元,最终中标价格却较项目最高限价下浮13.3亿,仅为5.44亿元!
同日,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框架协议卖场项目发布中标结果,原本预算为767.23万元的项目最终成交价仅为0.001万元,也就是10块钱。真是活久见了!
只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些年,关于“中国建筑短命”的新闻爆出的格外频繁,就连我们自己也在调侃“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
可想过,为什么?
量身定制的“坑”、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灰色交易行为,让原本的公平竞争最后却演变成“人情”的竞争、“人脉”的竞争、“关系”的竞争。
而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被迫内卷化”又让多少“萝卜们”被迫出局?
烂尾楼、豆腐渣工程……这些,最后又是谁在买单?
当然,眼下大环境趋势、劳动力结构转变等无可避免的因素,让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与残酷,尤其是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感受,相信在座的所有业内人都比小编体会得更为深刻。
但!不相信眼泪的市场,能不能别以这种灰色形式让建筑行业发展成为“少数人的游戏”,唯利是从终将成为行业之“殇”。
最后,灵魂发问:建筑行业何时才会迎来“根治病灶”的一天?
图·文|浙江昕扬总部编辑·侯晓丹
“明招暗定是手段,公权私用是本质。透视各种‘萝卜坑’,是让公开招标变成走过场,是给权力寻租披上遮羞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节后第一天,四川省纪委监委就公开曝光5起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典型案例。从通报内容看,5起典型案例相关违纪违法行为涉及招投标各个环节:利用职权泄露招标文件信息、违规指定招标代理机构、“量身定制”招标条件、在工程款拨付方面提供帮助、监管“放水”甚至甘愿“下水”。如此种种,让本应是公平公正的竞争手段,变成了走过场的敛财之举,可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已”。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手中有权就有钱。”
在通报的5起典型案例中,涉案主人公无一不是岗位上的一把手、二把手,具有拍板定论的权力,但他们利用自身职位之便,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表面上各种程序照走不误,私下里瞒天过海、另搞一套,而那些标的项目或许早就内定了。昕扬建筑劳务注意到,他们公开收受的“感谢费”(编者注:这里包括了其他财物所折合成的人民币)最高达3400余万元,最少的也有80万。
这5起典型案例,既有个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如凉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副局长冉洪全通过透露未公开项目招标信息,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400余万元。
也有窝案串案,如米易县委原副书记祁登武,伙同时任攀枝花市西区西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南海,时任西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敏,在招投标、工程款拨付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3人受贿共计700余万元。
此外,通报还显示,万源市三任发展和改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江海平、唐军、阮文斌,均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中收受贿赂。
工程建设招投标——腐败高发区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投标圈的水太深,尤其是工程领域!
昕扬建筑劳务在梳理此前各地通报的案件时发现,近年来查处的不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均涉及工程建设招投标。
9月6日,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通报第五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严重失信行为名单,涉及湖南天鹰建设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204名个人。通报指出,上述涉及的企业、个人为谋取自身利益,在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行贿、串通投标,或是既串通投标又行贿。
8月29日,哈尔滨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姜国文受贿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姜国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他被查实敛财超过1.039亿余元,而受贿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工程项目。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项目推进、案件执行和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者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财物。
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城投公司原副总经理林某某被“双开”。经查明,林某某作为公司招标负责人和项目评委,通过向招标公司打招呼、给特定投标人评高分、泄露招标项目相关资料及评委信息等方式,为商人老板彭某某提供帮助并收受其给予的“好处费”60万元。
今年4月,中纪委一篇《别让“萝卜坑”坑了自己》更是直接剑指“定制式”招标。文中提到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徐坚,就是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故意设置明显的限制性条件,让“独家”满足该条件的朋友顺利中标,而他也跟着大收其利。
中纪委表示:“透视各种‘萝卜坑’,明招暗定是手段,公权私用是本质。而所谓的‘萝卜坑’现象,就是让公开招标、招聘变成走过场,是给权力寻租披上遮羞布。”
灯下黑 (图源网络,侵权删)
莫让“公开的秘密”成为行业之殇
在建筑行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围标串标”现象,就好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公职人员违规干预、插手招投标,包括本人参与工程、向中标单位购买工程标的、以参股的形式入股中标项目;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帮助其亲属、朋友承接工程项目;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等等。
除此之外,所谓“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的低价中标引发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两年也是层出不穷。例如,9月5日,重庆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施工二标段招标金额18亿元,最终中标价格却较项目最高限价下浮13.3亿,仅为5.44亿元!
同日,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框架协议卖场项目发布中标结果,原本预算为767.23万元的项目最终成交价仅为0.001万元,也就是10块钱。真是活久见了!
只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些年,关于“中国建筑短命”的新闻爆出的格外频繁,就连我们自己也在调侃“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
可想过,为什么?
量身定制的“坑”、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灰色交易行为,让原本的公平竞争最后却演变成“人情”的竞争、“人脉”的竞争、“关系”的竞争。
而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被迫内卷化”又让多少“萝卜们”被迫出局?
烂尾楼、豆腐渣工程……这些,最后又是谁在买单?
当然,眼下大环境趋势、劳动力结构转变等无可避免的因素,让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与残酷,尤其是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感受,相信在座的所有业内人都比小编体会得更为深刻。
但!不相信眼泪的市场,能不能别以这种灰色形式让建筑行业发展成为“少数人的游戏”,唯利是从终将成为行业之“殇”。
最后,灵魂发问:建筑行业何时才会迎来“根治病灶”的一天?
图·文|浙江昕扬总部编辑·侯晓丹
|